A+ A-
A+ A-

  “但土地却不一样,”
  “拥有成千上万亩地的,”
  “哪个不是当地的大地主或强权家族!”
  “要么是书香门第,显赫世家,”
  “这些人可不是容易打交道的!”
  “要是把他们逼到绝境,就算是掀起滔天巨浪,也并非毫无可能!”
  “到时候,圣上肯定会让朱允烨出面替罪,”
  “用他来平息那群人的愤怒,”
  “这样一来,长孙殿下的机会就到了!”
  听到这儿,
  朱允炊的脸色再次泛起红润,
  这次是因激动所致。
  没想到仅仅是一个田亩清查背后,
  竟潜藏如此巨大的危机。
  看来自己真的要等到机会了!
  “好!朱允烨,是你自作自受!”
  “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
  朱允炊语气激昂地说道。
  周围官员看见朱允炊重拾信心,都感到由衷欣慰。
  宫廷深处非寻常官员可久留之地,
  停留太久被发现就不合适了!于是大家都向朱允炊告别告辞。
  官员们离开后,
  朱允炊试着看书本,却怎样都静不下心来读,
  脑袋中老是有些无法驱散的画面浮现。
  看看四周无人,
  于是他又把书拿出,精神专注地看起来。
  杨士奇受任为江南巡查使之后,迅速从金陵出发,
  来到地方之上。到达之后,
  杨士奇立即以布告公开新政内容,方便百姓阅读传阅。
  布告张贴完毕后,
  百姓纷纷围聚前来查看,
  “瞧瞧这布告上写的是啥呢?”
  “嘿!我还以为又是通缉令哩!”
  “错咯,”
  旁边一人嗤笑道。
  “你就别说你这杨二,认字都不够几个,怎么会断定这不是通告?”
  被叫做杨二的人嘿嘿笑着,
  “您有所不知,”
  “通缉令上一般会有人物画像呀,”
  “但这告示干干净净啥也没有,肯定不是通缉令。”
  这番话惹得大家笑声一片,
  “哎哟,差点让杨二唬骗过去咯。”
  杨二洋洋得意之时,
  有百姓望向一群体中的书生模样人,“李公子,您学问渊博,请问这是有什么新通知啊?”
  这书生心中忐忑是否冒犯这位“文曲星”
  ,在犹豫不定中,
  被称为李公子之人回应说,
  “没多大事,就是朝廷即将丈量田亩了!”
  大伙一听朝廷将丈量土地,
  “哄”
  的一下议论声四起。
  “李公子,李公子,朝廷为何要丈量田地啊!”
  “对啊,李先生能不能解释给我们听听呢?”
  人群中嘈杂不已,
  李公子嫌弃太吵,抖袖一甩就转身离去了。
  剩下的人互相看着,心里惶惶不安,恐怕触怒了“文曲星”
  。
  就在众人迷茫不觉之时,
  人群中有声音响起,
  “糟了!肯定是朝廷又要增加赋税啦!”
  听到此言,众人都十分震惊,
  朝着发声的地方看去。
  原来是个锦衣玉食的年轻公子站在那儿,手中把玩着一把折扇装模作样地摇头叹息,
  “刘少爷,你刚刚说的是真的么?"被问到的人正是本地豪强大族刘家的次子,
  虽然没有考取功名,
  但是也是认识些文字的人。见众人注视,
  又继续道:
  “朝廷肯定是准备增加税收了,你们这些人啊!完了完了!”
  “没错,刘公子,朝廷为何要增税?!”
  刘家二公子名为刘真。家中占有土地数千顷,皆是家族于元朝末年通过各种手段侵占而来。而这些土地完全未在官册上登记,被刘家暗中隐藏起来。实际上,在账面上,刘家仅有数百亩地而已,但足以养活家中几千口人,并不包括豢养的打手。
  当朱允烨要丈量土地的消息传出后,这些地方豪强得到消息的速度甚至快过杨士奇到达的时间,因为他们早就安插了眼线在朝堂。一旦朝堂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便马上知道。
  因此这些日子以来,所有豪强聚集一处商讨对策,准备对抗朝廷即将推行的一条鞭法。
  “开什么玩笑!这些土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谁能动,我就先取谁的命!就算是皇帝亲至也别想行得通。”
  就在家族的老人们正在商量如何抗命之际,刘真这位无学识之人却在城内游乐。当刘真看到杨士奇张贴的告示时,便开始琢磨其中的机会。
  既能扰乱新政策实施,又可以在家族里展现一番作为,或许还能在未来分得更多遗产。于是刘真定下决心,待那位读书人离开之后,主动开口道。
  听到有人发问后,他稍作犹豫故意站在那里沉默不语,直到所有人都望向他,这才说道:
  “朝廷表示要重新丈量全部土地并重新登记造册,往后有几许田产便缴几许税赋!”
  刘真颇为聪慧,并没有提及过去的人头税或将来的一条鞭法内容,仅在官府声明原文基础上加上了‘再’这个词。就是这么一个字,让原意发生了变化。
  以往按人头纳税对于田地稀少者极为不利,所以新政旨在改善该状况,使纳税与土地多少相挂钩——即地多税多、地寡税少。但这一"再"字加入后则暗示百姓们不仅需缴纳既有的丁税还得额外承担土地相关税费。
  仅仅是细微改动带来的含义差别之大出乎众人意料!
  围观人群中的农民瞬间笑不出来,一向幽默的杨二此刻满嘴嗫嗫不安且绝望地说着:“这如何可以呢!”
  、“圣上怎么能够这样呢?”
  、“官方怎么能这样对我们”
  、“总不能把我们逼到绝路上去”
  。说着声音已然带上啜泣意味。还有些人在当场哭喊起来!
  本已不堪重负的生活如今再加苛政,大家心中天都塌下来了!
  看到百姓这样的反应,刘真心中暗乐。“哼,光就你们这些人就能闹够一场大事啦!”
  这时,突然从人群中传出一声大叫:
  “这样可不行!我们就此等死?找那位发布告示的官员去!”
  “凭什么让我们承受这些!他就这样要把我们都给逼上绝路么!”
  所有人转脸望去,原来是先前那个杨二,现下双目通红喘着粗气毫无往日平易模样。
  周围人叹惋不已,如此严苛政令到底怎能达到改换性格的程度。于是齐声应答:“对!就找他去。”
  “有冤找源头,有债追根源。”
  "他不想让我们生存,那我们也不让他们安宁!"人群的情绪迅速沸腾起来。人一多就显得胆壮,大伙儿齐齐朝杨士奇所在的方位奔去。刘真目睹自己的意图得逞,并且预见到一场热闹即将上演,于是毫不迟疑地跟上步伐。
  没过多久,这群人抵达了杨士奇居所附近。驻守的士兵见到汹涌而来的众人,立刻抽出武器指向人群厉声质问:“你们究竟有何目的!”
  “想要性命不保吗?”
  看到刀光,百姓下意识地退却了几步。但这时后方一个声音忽然响起:“决不能撤!我们需要从这个官爷这里讨个说法。”
  这是刘真藏在人潮后面煽风点火的声音。众人顾不上细究话来自谁人之口,全都随声附和:“没错,绝不能让步!”
  “我们需要活下来的机会!”
  “我们需要吃饭!”
  此刻,杨士奇正位于住所内部,思索着未来的行动计划,却被外部的一阵喧嚣打断了思路。他眉心紧蹙,朝外喝问道:“外面是谁如此吵闹!”
  一个满头汗水的兵丁急急忙忙闯入,对着杨士奇道:“大人不好了!”
  “大批百姓围堵门外。”
  “说他们是来寻求生存的机会的。”
  “恳请大人提供一条生路给他们。”
  杨士奇内心疑惑重重:自己此次来到江南清理土地,为的就是减轻当地百姓的压力,使他们过上较好的生活,为何他们还要出此言辞?因此,他决意起身亲自探察虚实。传递消息的士兵急忙拦住他说:“大人不可以出去,外面人太多了太危险了。”
  杨士奇面露愠色说道:“荒唐!这些可都是大明子民,哪有什么危机之言!”
  “速速闪开!”
  兵士们见状只有让出路途。
  很快杨士奇就现身于门外,看见一名身穿官服的人员出现后,百姓受传统威权震慑不由自主地倒退一步。但很快生死攸关的压力再次笼罩他们心头,他们鼓足勇气说道:“大人难道朝廷有意逼迫我们无路可走吗?”
  “大人请您仁慈赐予一线生机。”
  “呜……我们只想求活路这有错吗?”
  听到这些悲痛欲绝的言语,杨士奇大声宣告自己的身份:“我乃江南巡察使杨士奇!依循太孙殿下之指令来到江南理清赋税问题,大家若是有问题请一个个陈述!”
  百姓得知面前此人即为民做主、名望远扬的杨士奇,心中再次升腾起希望,其中有人鼓起全部勇气发言:“大人我们已缴纳人头税,何苦再征收田地税费呢?这样不是明显断绝我们的生路吗?”
  周围群众也积极响应。
  听到这般诉说,杨士奇顿时领悟到了关键所在——这肯定是背后有黑手在搅局!
  随即高声喊道,“请大家稍安勿躁。”
  “容我一言!”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