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_总体来说写的很不错,故事都很抓人心,主角朱允烨淡淡的忧伤却又都是完美的结局。总而言之还是很棒的,值得推荐。
他急忙道:“快呈上来,让咱看看这孩子近日有何要事汇报。”那锦衣卫连忙递上密信。朱元璋展开一看,先是笑容浮现。朱允炆先问候了他的安康,“皇爷爷安好”,继而又说明四叔蓝玉已从东瀛归来,因舟车劳顿,被安排在家休养数日再晋见朱元璋。这简短几句话却让朱元璋内心甚慰,他一直重视宗室亲情,早前将众皇子外放为王便有双重考量——既是协助守边巩固政权,又是防止皇子争权引发内乱。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正站在宫殿内,目光落在脚底平整的水泥地面上。
他轻轻点头,心中暗暗称许: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发明。
回忆起从前,要造这样平整干净的地,不是深山开凿石板一块块铺砌,就得用特制陶土经多次揉捏烧制成砖,再一一拼接。
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得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实在劳民伤财。
所以当年他仅仅在重要场所才肯用这种奢侈地板,其他地方也就草草了事。
而如今这水泥就不同了。
它制作简易,效果却不打折扣。
眼前这大片行宫所需的水泥地面,仅半个月就完工,比起过去不知快捷了多少倍。
思及此处,朱元璋内心颇感满意,正在这时候,一位锦衣卫匆匆步入殿内,手中托着一封密信。
“启奏陛下,京城送来皇太孙的密函。”
原来朱元璋正眯眼沐浴阳光,闻言立刻睁开了眼睛。
“哦?咱的圣孙又来书信了?”
他急忙道:“快呈上来,让咱看看这孩子近日有何要事汇报。”
那锦衣卫连忙递上密信。
朱元璋展开一看,先是笑容浮现。
朱允炆先问候了他的安康,“皇爷爷安好”
,继而又说明四叔蓝玉已从东瀛归来,因舟车劳顿,被安排在家休养数日再晋见朱元璋。
这简短几句话却让朱元璋内心甚慰,他一直重视宗室亲情,早前将众皇子外放为王便有双重考量——既是协助守边巩固政权,又是防止皇子争权引发内乱。
看到朱允炆能在信中妥善处理三代血脉联系,他更是老怀安慰。
接下来,信中详细叙述了蓝玉在东瀛之行所取得的功绩,朱元璋边看边连连点头。
这意味着一旦彻底打开东南海路,长久以来祸患无穷的倭寇将成过去式,而且更重要的是,蓝玉这位猛将终将在朱允炆的手掌心牢牢控制。
能如此不动声色化解一桩困扰许久的心病,让朱元璋颇为欣慰。
然而真正令朱元璋震撼的还在后头。
“启禀皇爷爷!”
朱允炆接着写道,“孙儿已查明东瀛藏有极为丰富的白银储量!其规模远胜大明现有全部白银储备,且孙儿已经下令命蓝玉即刻开始采矿冶炼。”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传到朱元璋耳边。
他瞬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行动矫捷得丝毫看不出是个年迈君主。
一片银矿!一个储量远远超过大明朝境内所有白银总和的巨大矿山!朱元璋心潮起伏,谁能比他对金银财富背后的意义更有深切体会呢?
自当年起兵反元,一路艰辛创业至今立国,已有数十载春秋,但国家财政拮据始终是缠绕心头的大患。
整个大明境内所能搜罗起来的银子实在不多,远远难以支撑国家庞大开支。
迫不得已才出台以物代税等诸多权宜政策。
而现在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只要这些白银顺利入账,足以让朝廷财政窘境极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无论哪里,资金总是关键,尤其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来促进流通。
这里的流通并非指寻常百姓的日常开销,而是涉及大宗货物交易以及军队粮饷的支付。
总不能让商人们用车装载大量的铜钱进行买卖吧?在这种情况下,白银成为了最为理想的货币形式。
然而,在多年的战乱之后,人们纷纷将手中的白银藏匿于自家的地窖中,并不投入市场流通,这种情况导致本就稀缺的白银变得更加紧缺,从而使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曾经与他结拜的兄弟沈万三,据说拥有二十亿两的巨额资产,然而朱元璋十分清楚,这所谓的二十亿两白银仅是资产折算后的价值,而非实际存有的数量!沈万三所拥有的大部分财富实际上是前朝铸造的铜钱!
在元末时期,天下混乱,而由于白银携带方便的特性,促使银价飙升,与此同时铜钱的价格却大幅下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沈万三大规模收集铜钱,最终积聚了令人震撼的财富!
明朝建立后,为了保障民众日常生活的平稳运行,朱元璋决定继续使用前朝铜币,因此,沈万三的地位骤然提高,一下子被公认为明朝最富有的人!
然而这些依旧未能缓解明朝白银不足的问题,多年来,这始终是让朱元璋头疼的大事。
如今居然被自己的得意孙儿化解了这一难题!想到此处,朱元璋不禁哈哈大笑,更加确信当初选定朱允烨作为皇太孙的正确性!与朱元璋的欢喜和朱允烨现在的得意不同的是,身为皇长孙的朱允炆过得并不舒畅。
眼见着朱允烨一步步稳固了他在朝廷的地位,这一切朱允炆皆有目睹。
起先,朱允炆尚能安慰自己只是对方运气好罢了,只要努力还能追赶上去。
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允烨取得的一桩桩成就都让朱允炆愈发觉得绝望且失落,甚至连授课教师都察觉他分心的状态明显。
今天上课时,朱允炆又一次心神不定,这让教授黄子澄发觉后严肃走到了他的面前,“啪”
的一声把戒尺用力敲在桌上提醒。
按照礼制,朱允炆是主君而黄子澄为臣子,虽然直接打主君不合适,但敲击桌子倒没什么问题。
这声清脆响亮的声音将朱允炆拉回了思绪,“长孙殿下若思想飘忽在外,日后又如何能治理国家安定江山?”
提到治国安邦,朱允炆心底泛起苦涩笑意:自己还能有机会治国安邦吗?只要有像朱允烨那样出色的弟弟存在,还哪有自己掌舵的机会?
看着朱允炆脸上复杂的情绪,黄子澄深知他的忧虑。
但从大局来看,他们所有的前程命运都绑定在了眼前的皇长孙身上,别无选择只能奋力一搏争取一线生机。
于是他勉励说道:“殿下不可灰心丧气,只要没到绝境最后一刻,就有翻盘的可能性。”
“教授……”
朱允炆望着黄子澄坚毅的眼神忍不住发问,“我当真还有机会逆转形势吗?”
黄子澄坚定回答道:“您可是皇室正统之长孙,只要你不曾轻言放弃,那就必定会有希望!”
听完黄子澄的话语,朱允炆心头再次点燃了几分斗志与信心。
“长孙殿下,今日我们来研习《大学》!”
“大学之旨,在彰显内在美德!”
“大学之旨,在彰显光明之德!”
远在东瀛的蓝玉已经收到了朱允烨的秘密旨意,对于朱允烨的想法了然于胸。
蓝玉当即采取行动,对邻近的岛屿展开了攻势。
经过一系列快速且有效的战斗,成功俘获数千名东瀛人。
蓝玉随后命令这些俘虏戴上枷锁,他们前往矿山开采银矿。
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力,蓝玉决定进一步展开军事行动。
在他离开前,蓝玉召来了他最信任的副将和监工。
“我在这里给你们留下一万名士兵!”
“同时也会给你们留下一千把燧发枪!”
“你们的任务就是监督这些东瀛人开采矿产。”
“如若他们有任何反常举动,立即射杀。”
副将与监工听后马上回应,表示服从命令。
“对了,还要加速白银的提炼速度!”
“皇太孙正等着使用这些资源呢!”
蓝玉走前如此吩咐了一句,副将和监工闻此言立刻严肃起来,称道明白该如何执行。
接着,蓝玉便率领军队继续扫荡东瀛其余岛屿!
当蓝玉正在东瀛抓捕当地居民充当矿工的时候,朱允烨偕同朱棣前往行宫探望朱元璋,共享天伦。
许久未见父皇的朱棣得知这一消息后甚是欢喜,即刻遵令出城。
朱允烨坐在马车中,朱棣则骑马左右陪伴。
不久,一行人到达了行宫前,
朱棣望着眼前宏伟华丽的建筑,简直难以置信!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给了老父几百万两白银修建行宫,可他一直觉得这是朱元璋为炫耀自己权势的一计,就像是现代社会中的长辈用个人存款却对外说是孩子给予的一般。
然而眼前的情景使朱棣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这么豪华的行宫若是只靠朱元璋个人,是断然舍不得花费如此巨资的。
毕竟了解自己父亲如斯,也知晓儿子对父亲之心境:一位平日连多添两个菜肴都觉得奢侈的人,曾经撰写的“俸禄所系,皆民膏脂,虐民易,欺天难。”
正是他廉洁为政的真实写照。
看来朱允烨确实提供了一笔巨大的资金!
感慨于朱允烨的孝心之际,朱棣也不由惊叹于他的敛财能力。
不仅如此,现在环绕着行宫已经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集市。
朱允烨指着这个繁荣的场所说道:
“叔父您知道吗?金钱若是静置手中并无太大价值。”
“唯有让它们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
“表面看来是我用几百万两银子为皇祖父修建行宫。”
“但实际上因为此处吸引了大量民众安居立业,所能获得的长远利益远远超出那几百万两。”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xywen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